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这一切的思考起点却十分简单,那就是有关真理(什么是真的)、伦理(什么是对的好的)、美(什么是美的)。这三点听起来很抽象,但实际上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有关真理的思考表现为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我们现在的高科技生活在文明本初的意义上都是对真理的思考和求索;有关伦理的思考则表现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之中,小到行人不能闯红灯,欠债为什么要还钱,大到一国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国家间、国内不同势力间的战争对不对,是不是正义。唯有“美”这件事很难让人说清楚,这次巴黎奥运会我们看到卢浮宫里的画,感觉都很美,他们很古典,但是到了现代甚至后现代的开幕式种种舞台表达,大家却很难有一致的感觉。 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中国美学?我们中国人文明基因里对美的判断是如何积累形成的?这些讨论离不开一本已经出版了40多年的经典之作——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借博集天卷出品的《美的历程》简装新版出版之机,我们邀请到“生活美学”倡导者、李泽厚先生的友人刘悦笛,和我们一起聊聊这场对中国之美的鸟瞰式巡礼。 【本期对谈】 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刘悦笛,“生活美学”倡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国际美学学会总执委 【收听指南】 01:09 国潮与新中式,传统生活美学的复兴 06:20 现代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特定美学倾向 09:47 中国美学起源:先秦思想文化与艺术 12:31 上古“巫史传统”:由巫到礼,释礼归仁 16:00 中国文化的早熟与人文理性传统的成熟 22:10 秦和楚的区别恰恰是理性和感性的区别 26:49 魏晋风度:人的主题(内容)+文的自觉(形式) 30:03 苏轼: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35:54 雅俗之辩:文人美学、民间美学、宫廷美学 41:07 明清文艺思潮,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 46:04 对“物”的探索:“日常即道”vs“玩物丧志” 51:23 实践(生活)的美学与美学的实践(生活) 【工具箱】 01 李泽厚(1930年6月13日-2021年11月2日),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家,湖南长沙人。上世纪80年代,李泽厚出版《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等书,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美学启蒙读物。《美的历程》是他的成名作,更是美学领域绕不开的经典。他所提出的许多概念,比如积淀、异质同构、儒道互补、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巫史传统、人化自然、有意味的形式、文化-心理结构、救亡压倒启蒙等等,成为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资源,也成为文学和艺术家们进行创造实践的思想资源。 02 李硕的《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一书,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该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 03 《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初版)一书,汇集了田余庆先生在1979年至1989间的十九篇论文,涉及了秦汉魏晋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中《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一文,由秦汉之际的楚地反秦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通过秦政权、陈胜政权与汉政权之间关系,展示了此期的政治发展的宏观趋势。 04 汉学家包弼德(Prof. Peter K. Bol)的《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一书,是从“文”的角度切入研究唐宋士人价值选择的演变轨迹。在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