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集简介 ...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一位皇帝,司马光评价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一方面他开疆拓土,凿空西域,大大拓展了中原王朝的视野,解决了匈奴在北方的威胁;另一方面他挥霍了文景以来的财富积累,征敛过度,百姓破产,大兴方术。
“巫蛊之乱”是汉武帝晚年朝堂政局矛盾的集中爆发——短短几天之内太子和一代传奇皇后卫子夫相继陨落,牵连人数达数十万,大量政治精英被杀导致国本动摇。当我们夸赞一个王朝治理得好,总会说它没有武将谋逆,没有外戚干政,没有宦官祸乱。但这些历史表象的背后,实际隐藏了什么?史书里为此埋下了哪些线索?为什么说女性在汉朝历史中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请到了《巫蛊乱长安》的作者、历史作家谭木声,带领我们重审巫蛊之祸这一历史悬案的来龙去脉,重新理解这场政治动乱。
* 本期图书《巫蛊乱长安》由后浪出版公司特别推荐。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谭木声,历史作家,著有《太后西奔》《巫蛊乱长安》
【收听指南】
01:25 巫蛊之祸的暗线:汉代政治中的女性
06:17 汉武帝朝晚期的政治格局与帝国乱象
10:23 为什么巫蛊之风会在汉代如此盛行?
13:29 中国女性历来都在参与政治权力博弈
20:16 社会儒家化之前母系妻族的重要地位
22:52 《史记》里没写什么,也是一种告知
25:16 窦太后的权力并不源于她背后的外戚
30:11 馆陶公主与平阳公主的政治角色
36:37 卫子夫的崛起,从歌女到皇后
41:24 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有天幸
43:30 李夫人,李氏外戚集团的崛起
47:03 钩弋夫人,及其背后的宦官集团
51:50 巫蛊之乱的起因与太子刘据的困境
58:45 霍光,从谨小慎微到“行伊霍之事”
01:06:25 海昏侯事件,废帝刘贺vs权臣霍光
01:09:18 新书预告,从四夺荆州看三国历史
【工具箱】
01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
02 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
03 黄老政治,西汉初年为恢复封建经济稳定封建统治而实行的“无为而治”的方针政策。先秦诸子中的道家思想中含有许多政治、战争的战略、策略思想,所谓“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或“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这种思想到战国末期发展成为黄老之学(黄,指黄帝,老,指老子)。当时所谓黄帝之学,也属于道家的一个流派,它同道家的区别是,黄帝之学在道之中含有法的成分。二者合在一起称为黄老。黄老政治在汉武帝上台执政之后,渐渐废除,而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04 《廿二史札记》是古代读史札记,三十六卷,为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清代三大考据学著作之一),是作者读史之笔记。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
更多